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配图

李清照在你心目中,肯定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但你也许不知道,她其实是宋代的文艺理论家,她的《词论》是一篇研究词学的重量级论文。在这篇论文里,李清照举例说,王安石和曾巩都是文学大师,但他们填出来的词往往惹人笑话。李清照为什么会笑话他俩呢?因为李清照觉得,他们的词根本就唱不出来。

而能唱,在李清照看来,是词非常重要的技术标准。跟我学过唐诗课的同学应该还有印象,唐诗的代表性成就是近体诗。在近体诗的领域里,杜甫是技术流的头号专家,精通声律,但如果请杜甫来填词,他其实还有很多新技术要学。这一讲,我就对照着唐诗,讲讲宋词的技术标准。

朗诵艺术和歌唱艺术

词和诗的技术差异,本质上是歌唱艺术和朗诵艺术的技术差异。朗诵必须讲究抑扬顿挫,但也只需要讲究抑扬顿挫。歌唱就复杂多了,歌词的发音、口型必须和旋律的走向完美贴合。

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今天的流行歌曲创作:写歌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有歌词,再给歌词谱曲,二是先有旋律,再给旋律配上歌词。

从技术角度来看,前者很容易,后者很困难。之所以前者很容易,是因为歌词本身就有读音上的抑扬顿挫,作曲家只要熟读歌词,就不难依着歌词本身的抑扬顿挫发展出高低起伏的旋律。之所以后者很困难,是因为旋律已经固定好了,歌词里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照顾到旋律的走向,同时还要保障文从字顺。

你可以试着唱一下我们的国歌,有一句是“起来,起来,起来”,你把“起来”换成“起立”再唱一下,就会觉得别扭了。如果再换一下,换成“河流”,你会发现这更难唱。再换一下,换成“垂柳”,不但难唱的程度又有增加,而且听的人很难听出来你唱的到底是哪两个字。如果再把“起来,起来”换成“中流,砥柱”,虽然“中流砥柱”是一个高大上的成语,但唱出来的时候,不但发音的难度更高,而且听上去还很容易误会成别的词。

这就意味着,填词的时候除了平仄声调之外,至少还要考虑开口音和闭口音。也就是发一个字音的时候,口型是张开的,还是闭上的。起来的“来”是开口音,韵尾收i或者u的“立、流、住”,是闭口音。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配图2

宋朝人恐怕不会欣赏吐字不清的周杰伦,他们对唱歌的要求首先就是字正腔圆,一定要让人听得清,听得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要求存在,词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宋词要依靠歌女才容易流传,歌女爱不爱唱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首词的流传程度。

那么可想而知,歌女的选择标准一定不会是纯文学的标准,她们还必须考虑到演唱的难度。凡是唱起来太别扭,还有唱出来容易让人误解的词,都是很容易被淘汰的。所以文人填词往往会面临一种选择:如果歌唱性和文学性都好,这固然是理想状态,但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到底应该把谁放在第一位呢?

不同的选择造就出不同的人生。在北宋的填词名家里,有两个很典型的人物:柳永把歌唱性摆在第一,苏轼把文学性摆在第一。结果柳永成为宋代最流行的词曲作家,柳永的作品传唱度无人能及,但传统士大夫很看不惯他。这份看不惯在当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填词的格调虽然就是以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为正途,但那只是娱乐,娱乐之后还要继续端起架子做回士大夫。柳永却不知轻重,把全副精神投入到娱乐事业,诗总共也没写过几首,词却写得连篇累牍。当时的人看的话,这样的人纯属斯文败类。

相比之下,苏轼就做得很好,该写诗的时候写诗,该填词的时候填词,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泼的时候活泼。但苏轼也有苏轼的问题,那就是他的词越写越好,文学性过于强了,意境过于高远了,感觉就像用爱情歌曲的旋律来唱国歌,不搭。苏轼的词不大在意歌唱性,但这到底好不好,就要两说了:在意填词的人会觉得他技术不过关,写法太随意。

不在意填词的人会觉得这种随意的、不较真的态度才是士大夫对待娱乐项目最应有的态度,否则的话,一个知识分子、政府官员,把娱乐项目做出专业感来,这成何体统?这两种态度,在北宋各自有着极端化的发展。前者的代表是李清照,把填词当作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认为词既然是唱出来的,填词的时候就应该对歌唱性精雕细琢。后者的代表是理学先驱者二程兄弟,非但看不上词,连诗都不想写,他们相信艺术是一条歧途,只有儒学才是人间正道。

为什么李清照会笑话王安石的词-配图3

歌唱性和文学性

我开头提到李清照的《词论》。她的文章谈到,诗文的用字只要区分平仄就够了,但填词还要区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比如有的词牌规定要押仄声韵,但仄声里边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三类,有些地方用上声字押韵就和谐能唱,用入声字押韵就没法唱了。

李清照列举的五音、六律都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必深究,但你只需要知道,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一旦进入演唱,声调的高低,就要跟旋律的高低相互协调,尽量避免冲突。用行话说,要做到“不倒字”,就这点而言,填词的难度是增加了。

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关注歌唱性来填词是一件高难度的技术活儿,一旦创作者的功力不深,就难免为了歌唱性做出内容上的牺牲。南宋填词名家张炎有一次回忆父亲的填词经历,说他填了一句“琐窗深”,发现不好唱,就改成“琐窗幽”,发现还不好唱,只好再改,最后改成了“琐窗明”。为了迁就歌唱性,语意竟然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词源》)

唐代的诗人大概很难理解宋人填词的难处,“深”、“幽”、“明”三个字明明都是平声字,在近体诗里只要不做韵脚,是完全可以通用的。不过,就算把李清照的词提到的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完全做足,其实还不算够。因为李清照漏掉了一个大要素,那就是词不但要宜于歌唱,还要宜于歌女来唱。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北宋文人李廌(zhì)的一首《人月圆》: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
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这首词虽然毫无文学性可言,却很有社会学价值,因为它讲出了填词的一大要领,那就是唱歌的人必须是妙龄美女,只有娇滴滴的声音才会打动听歌的人。如果反过来,换成老年男性歌唱家,那么无论他的歌唱造诣有多高,大家也不想听。试想一下,一名“皓齿冰肤”的歌女,“语娇声颤”地唱着“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似乎是在“意传心事”,足以使在座的男性客人心荡神驰。但如果她唱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江城子》),实在不伦不类。所以填词高手非但要在内容上,还要在字音上,照顾到“语娇声颤”的特点,比如在韵脚用字上尽量不选那些发音洪亮的字。苏轼的词,虽然文采一流,但在北宋其实属于另类。

所以说,填词活动,起初跟歌唱密切相关,歌唱性的要求,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等到词的私人属性越来越强之后,这些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才渐渐没了意义。那些为了歌唱性而煞费苦心的创作,终于彻底输给了时间。

文/熊逸

声明:词多多www.ci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

(6)
得到铁粉的头像得到铁粉优秀作者
上一篇 2023年2月6日 11:31
下一篇 2023年2月6日 15:37

推荐阅读

  • 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的两个人

    历史上有两个人幸运地因李白的诗书而名留千古。 第一个是汪伦,汪伦字文焕,安徽歙州黟县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他是李白好友。汪伦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便举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间,李白曾多…

    2022年4月26日
    1.1K0
  • 爱在烟尘里——《隐入尘烟》影评和观后感

    我自小睡觉不大老实,夜里翻身频繁,总是一不小心就掉下床去。 所幸小时候家里的老式大床和学校宿舍的小床在床边上都有矮矮的护栏,因此掉下床的机会并不多。如今年纪大了,还是偶尔会掉床。前些天不小心又掉了一次,这一次却让我想起了才看过的电影《隐入尘…

    2022年11月5日
    1.2K0
  • 母爱麦芽糖

    小时候生活艰苦,同村的小朋友和我一样,都没零食吃。但为了让我解馋,每隔上一段时间,母亲就会给我做麦芽糖。麦芽糖吃起来不是特别甜,我却异常高兴和快乐,心里就像喝了蜜。 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

    2022年5月28日
    1.5K1
  • 脱俗

    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林散之说︰“俗字说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我觉得字俗其一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其二是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甚至以丑为美。 书法作品要有个性,即个人的风格。一种字体再好,若人人跟风,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就会显得俗…

    2022年5月24日
    1.3K0
  •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

    中国人折柳送别,是中华深厚文化的精髓,乃是对亲人和朋友的最良好的祝福,也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

    2022年4月29日
    2.8K0
  • 陪伴和问候,让岁月温柔

    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必定会少不了感慨一句: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从孩童时代或同窗岁月就已经一起玩,到现在十几二十年,一下子好像飞过去了。岁月多么无情,容不得我们同意或不同意,就已经在我们的容颜上留下沧桑的痕迹。回首岁月,让我们感到最幸福…

    2022年4月20日
    1.1K0
  • 用耳朵滋润心田

    很多人都讨厌下雨,我却是个酷爱雨天的人。 每到开始下雨的时候,我都会祈祷雨不要停,可以因此名正言顺地宅在家里,没完没了地聆听雨声。如果运气好,再有风声、雷电一起,便成了一章又一章的《天地交响曲》,这时的声音,在我听来,才是真正的天籁。 然而…

    2022年5月19日
    1.2K0
  • 人生需要给予

    如果说,问你的愿望是什么,我猜大部分人的愿望都会是想得到某些东西。就绝大部分人来说,不管是怎样的愿望,总是离不开索取和得到。当然,人生需要有追求,但是人生也需要给予。 无论是自己给予别人,还是别人给予自己,这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着。没…

    2022年5月31日
    1.3K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