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的”肥“与”瘦“

梁君度:”论字的”肥“与”瘦“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环肥燕瘦”,都是美的典范,没有一个标准,很难一概而论。

书法的肥瘦问题,说到底就是筋、骨、肉的问题。书法的筋、骨、肉代表着书法的形质和精神,自东汉以来,这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表明了古人在研究书法审美的一种取向。所谓肥,即肉多筋骨不外露;所谓瘦,即肉少而筋骨外露。唐代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就是说字要瘦才显得精神。宋徽宗所创瘦金体就是典型的瘦字,几乎只有骨而没有肉。清代浓墨宰相刘墉用墨厚重,有人认为他写的字“肥而无神,柔而无力”。但乾隆皇帝却十分赞赏刘墉的字。

其实,肥也好,瘦也好,只要恰如其分,就好看。梁武帝提出“肥瘦相和,骨力相称”便是要恰到好处,这是中庸之道。清代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论草书时说张旭喜肥,怀素喜瘦;瘦劲易,肥劲难。若能肥而劲,则不招致讥诮为“墨猪”,但这不是容易做到的。

笔者研习书法60年,觉得不须字字如宋徽宗写得那么瘦,也不必个个字如刘墉写得那般肥,可以不停地变着写。一首诗或词,一段文字都有数十字,书写时或肥或瘦,或适中;单体字笔画少的或可写肥些,笔画多的或可写瘦些;左右结构的字左边肥右边瘦,或右边肥左边瘦;上下结构的字或上边肥下边瘦,又或者倒过来,总之字体的肥中瘦在书写时不停变化着,这样,通过对比能产生韵律和节奏。

字的肥中瘦变化在章法上也起十分重要作用,所以书写过程中,每写一个字时都要因应上一个字和右边行的字而考虑肥瘦,以作上下左右对比或前后呼应。

在书法中字的肥瘦还应由字的大细来决定。大字自然要写肥些满些,尤其是写牌匾,字瘦就没有气势。山海关的东城门上悬一“天下第一关”的横匾,是进士出身的萧显所书,字体筋肉丰满,甚有气势。所以,孰肥孰瘦,当因应写什么而定。

声明:词多多www.ciduoduo123.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版权归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的。

(4)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14:27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14:52

推荐阅读

  • 故乡情佳作:《故乡的眼》(抒情散文)

    只有池塘才是故乡的眼。老井不是,虽清澈却缺少了生气。溪河也不是,它远远地绕开村庄,过于匆促而疏远。只有池塘,如同邻居家那条无赖的土狗,懒洋洋地趴在村庄边缘某座黑瓦白墙的土房前,丝丝入扣地记载着整个村庄的酸甜苦辣,但恒久地保持沉默。 池塘是村...

    2023年3月6日
    6250
  • 吃春的滋味

    喜欢美食的人大抵没有不喜欢春天的。在各路吃货的眼里,“春”不单是万物复苏、不单是百花盛开、不单是阳光明媚,最重要的,“春味”是用来“吃”的、用来“咬”的、用来“啃”的。 因为某些缘故,本呆极热爱的,往年春天能够吃得齿颊留香心满意足的香椿,今...

    2022年4月18日
    8610
  • 莲之妙——读周敦颐《爱莲说》有感

    周敦颐的《爱莲说》传诵千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让世人牢牢记住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语文课堂上,将我的老师讲授予我的这句话,又传授给了我的学生们。 可能是受这些讲授的影响,在我教过的学生中间,有不少...

    2022年11月4日
    1.2K0
  • 不期而遇——看纪录片《脸庞,村庄》有感

    我昨晚几乎是在一种夹杂着悲伤的快乐当中度过的。忽然就慨叹生命易逝,生活似乎该当及时行乐。也就是说,当我决定及时行乐的时候,我首先承认了自然的不可逆转。然后,我的感知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其实,这种情绪倒不是无来由的。它来自我昨晚看了一部法国...

    2022年5月23日
    1.0K1
  • 父亲,让我这样想你

    我的父亲,长得高高瘦瘦,梳着大背头,总是眉眼温和地笑着,几乎不曾见他和人大声吼过,偶尔批评我们,也是细声慢气讲道理。我12岁那年,父亲忽一日骤然离去。这一别,就是永远,留给我的,是那些淡淡的往事里,悠远而绵长的思念。 父亲年轻时学过画,一手...

    2022年11月5日
    6220
  • 我的世外桃源

    春分这天,我已养了近十年的龟丞相从冬眠中醒来了。 如往年一样给龟丞相喝水、泡澡、喂食完毕,它便“急急脚”地赶着去巡园,途经的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石头都不曾被它忽略,连飘落在地上的花瓣都要停下仔细地去研究一番。每年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看到丞相大人醒...

    2022年4月18日
    1.1K0
  • 鸭子的黄昏

    鸭子的气息从入户花园的位置隐隐传来。在8月中旬的清晨,这陌生又熟悉的气息像在提醒我,农历7月14日就要来临。 在桂西北农村老家,7月14日是一年里仅次于春节、清明的第三大节日。7月14日那天,外嫁女照例是要挑着鸭子、糖饼、果子回娘家过节的。...

    2022年5月23日
    8960
  • 大磡村的快乐时光

    小时候住大磡村,一直惦记那些年的生活,还有左邻右里,有几家人印象深刻,一家住左边的张伯伯,他有3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孩子都很乖很懂事。张伯伯喜欢小朋友,他家门口放张长木凳,小朋友都爱挤在上面玩,我是家中老大,不用上课要帮手照顾弟妹,带着小的妹...

    2022年4月17日
    76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